在青少年求學階段,每逢放假日,班上活潑好玩又多才多藝的康樂股長,總是會舉辦活動。規模可以小至自個兒班上的同學,或者是同校別班級的同學,若是康樂股長人面廣交遊闊,則又可以是大至與其他學校,各科各系的聯誼活動了。其中,烤肉似乎是常常被提議的活動之一。
〈本文由星島日報美國版刊登於7/11/2006〉
〈This article was published by Sing Tao Daily USA on 7/11/2006〉
那時候居住在台北,記得最常去的聯誼烤肉地點,不外乎是天母與外雙溪。除非是下雨天活動辦不成,或是掃興生了病去不成,否則,有吃有玩,又有揮霍不完的青春,不管頂著多大的烈日,鐵定是不見不散的。
要烤肉,依照當時大夥兒不成文的習俗,一定會有豬肉片,還得請某個同學熱心的媽媽幫忙,在前一天預先醃好。另外還有一項必備品,那就是包夾烤肉片用的白吐司麵包,兩大條是基本量,人數多了就得多帶幾條。此外,其他烤肉的食材,就看採買的同學或是熱心的媽媽買了什麼了,大致上會有雞翅、香腸、豆干、甜不辣等等,配上特大瓶的可樂與汽水。
男生生火,女生烤肉。肉烤焦了,或是沒有完全熟,也不太要緊。兩片白吐司一夾,大家努力的成果配上山林野趣,吃起來似乎特別美味。熊熊火燄烈烈,烤肉香氣飄飄,還有那隱隱約約,猶如青蘋果一般甜嫩又青澀的青春氣息,隨著輕風,悄悄然地流動。
長大了,不再頂著豔陽烤肉了。經過時光流轉物換星移,奔波驛動連連,終至落腳於異鄉。趁著七月初連續四、五天的假日,跟上了大家愛在這個假日期間烤肉的風潮。
夏日,在太陽猶將西落的傍晚,粉彩迷人的落霞中,天色猶光,微風送爽,在自家後院生起了火。豬肉片改成了油花美麗的牛排肉,不用事先醃漬,只要烤時灑一點現磨的黑胡椒,盛盤時再灑上海鹽,這樣簡單,就可以滿足或許因為年紀漸長,口味漸漸趨淡的味蕾。兩大條吐司麵包不再必備,就以烤得香酥的大蒜法國麵包來取代。可樂與汽水也不喝了,換成清爽的氣泡水與醇美的紅酒。
縱使青春年華連同那火紅的夕陽漸漸離去,留也留不住。但那滿天耀眼的紅霞,猶自發光發亮,美食美酒與美好的時光,正上場呢。
留言列表